澳门小赌攻略_澳门赌场app-【官网直营】

图片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行走在光明大道上——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党旗引领珞巴族百姓走上致富路

2019年04月04日 11:03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王远方 尕玛多吉

  在林芝市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琼林村,村党支部书记达娃正在给游客介绍珞巴族的传统服饰:头上戴的是熊皮制作的带檐圆帽,帽后的兽皮用来抵挡射来的弓箭,上衣是由牛皮或者羊皮制作的。从珞巴族的传统服饰上,还能清楚看到当年游牧狩猎生活留下的痕迹。

  在达娃所穿民族服饰的最显眼处,悬挂着一颗鲜艳的党徽。一枚小小的党徽,折射了近几十年来珞巴族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全国人数较少的民族,南伊珞巴民族乡是珞巴族的重要聚居地。长期以来,珞巴族深居山林,以狩猎为生,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小的时候,生活就是今天吃得饱,明天吃不饱的状态。”78岁的珞巴族大妈亚保回忆道。当时的珞巴族群众生活水平连最基本的温饱都达不到,过着十分艰苦的日子。

  1965年,国务院正式批准珞巴族为澳门赌场app:第55个少数民族,并由政府出资修建房屋,将散居在南伊沟的珞巴族群众从高山上搬迁到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从此,珞巴族百姓开启了崭新的生活。

  下了山,朴实的珞巴族百姓以农业、畜牧业维持生活。2002年,为恢复生态环境,当地在南伊珞巴民族乡实施退耕还林,珞巴族多年来耕种的土地被改造成了林地。“当时大部分人都是主动接受的,因为气候条件的原因,这里的庄稼产量并不高。”谈起当时的情况,达娃印象深刻。

  百姓富得快,全靠支部带。没了耕地的珞巴族百姓,一时为生计发愁。转机来自南伊珞巴民族乡旅游业的兴起,凭着独特的珞巴族文化和“世外桃源”南伊沟的美景,长期以来“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南伊珞巴民族乡吸引了外来游客的目光。然而,当村子里的外来人逐渐增多时,珞巴族的百姓们一开始还不能适应。“那个时候,游客多了,老百姓感觉自己安宁的生活被打破了。”琼林村党支部书记达娃回忆道。要走致富路,首先要转变观念,村子里的党员干部积极给百姓们做思想工作。“在珞巴族的文化里,老人的话是很重要的。”达娃说。

  观念转变了,老百姓尝到了旅游富民的甜头。依托着南伊沟的自然美景,南伊珞巴民族乡琼林村的百姓陆续参与到旅游经营中,而旁边的才召村则主打珞巴族特色文化旅游。现如今,开家庭旅馆,卖特色农产品和小吃,展示珞巴族特色文化……在南伊珞巴民族乡,珞巴族百姓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现在村子里的百姓们每年都有旅游分红的收入。”南伊珞巴民族乡副乡长次仁罗布介绍。

  除了带领珞巴族的百姓们富起来,村子里的党支部还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放牧是珞巴族百姓的传统,针对牧场分散、位置较远的实际情况,南伊珞巴民族乡积极将支部前移。首先,支部将旗帜进行前移,让国旗飘扬在南伊珞巴民族乡牧区的每一个屋顶,提升百姓们的爱国意识。其次,将阵地前移,党员干部深入珞巴族群众在牧区设立的木屋、帐篷,积极传达党的政策和关怀。再次,将服务前移,针对牧区位置偏远、人烟稀少的问题,党支部主动将药品、电筒等物资送到牧区百姓手中。最后,将活动前移,党组织定期前往牧区举行升国旗等仪式,增强百姓们的爱国情。

  除了在偏远的牧区,村子里的百姓们也时刻能够感受到党支部的力量。在南伊珞巴民族乡才召村,一张《才召村党支部无职党员认岗认责情况一览表》引人注目。巡山护林岗、环境卫生岗、民族团结岗、扶贫帮困岗……村子里的珞巴族党员积极主动承担带头人的作用。“这些党员都是咱们村子里的村民,最熟悉情况,也最能让百姓信任。”次仁罗布说。

  在今天的南伊珞巴民族乡,旅游业、畜牧业、林下资源采集业……多种致富渠道盘活了村子的发展道路。数十年前还过着狩猎、采集和刀耕火种原始生活的珞巴人,如今过上了衣食无忧、住房宽敞的幸福生活。“感谢共产党!”亲身经历了这一变化的亚保老人难掩感激之情。

  珞巴族缺少本民族的文字,语言只能依靠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这给珞巴族的文化传承带来了极大挑战。据达娃介绍,近年来,村子里对于珞巴族文化的弘扬做了很多工作。附近的小学开设兴趣班,向孩子们教授珞巴族的民族语言。同时村子里还会邀请一些珞巴族的老人,向孩子们讲述本民族的故事,增加孩子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随着旅游的发展,珞巴族的文化有了更好的传播渠道。亚保大妈利用闲暇时间,将珞巴族传统的织布、竹编工艺展现给外来人,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了珞巴族文化,也增加了自己的收入。旅游能够带动珞巴族文化的传播,珞巴族文化也能促进旅游的发展。此外,政府对珞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让民族文化的传承有了保障。

  胸前一枚小小的党徽,肩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作为西藏自治区的人大代表、珞巴族的“代言人”,达娃书记不仅将珞巴族百姓的民意民情、所思所想及时反馈,并且还成了党的政策宣传员。“希望珞巴族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看着村子里一天天的变化,达娃说出了自己的心愿。

  《光明日报》(2019年04月04日 04版)

(责任编辑:单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