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小赌攻略_澳门赌场app-【官网直营】

图片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打好广州碧水保卫战 聚焦民生基建开新局

2020年06月05日 07:20   来源:广州日报   申卉

  作为2号议案决议推进并建成的项目之一,广报中心于2018年投入使用,已成为珠江岸边的文化地标建筑。

  2017年以来的三年多,是一段极其不平凡的时期,我们历经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改革开放40周年和新澳门小赌攻略:成立70周年;2020年,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进入关键时期。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三年多前的2017年1月,广州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了林永亮等41名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全面加强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的议案》(第1号),以及栾玉明等36名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民政领域民生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的议案》(第2号)。市人代会对这两个议案专门作出决议,获得大会的高票通过。

  这两项议案,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1号议案和2号议案。前者针对打好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面临的严峻形势,后者聚焦58个重大社会民生基础设施项目,两个议案都直面许多悬而未解的历史遗留难题。三年多来,以监督1号议案和2号议案决议贯彻落实为主线,广州市人大在全国率先探索,在人代会期间审议代表联名提出的议案并作出决议,直接交由政府执行,将监督的压力转化成工作的动力。如今路至中途,交出了怎样一份成绩单?

  文/申卉

  图/苏俊杰、杨耀烨、乔军伟、段海龙、陈中宇

  1号议案

  《关于全面加强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的议案》

  流溪河起源于从化山溪。作为唯一一条全流域位于广州境内的战略备用水源地和水生态屏障,流溪河是滋养广州的母亲河。如今,在距离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直线距离不足一公里的流溪河畔白海面中央湿地,成群的白鹭常在这里栖息,时而悠闲地寻觅食物,时而在上空翱翔,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

  可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畜禽养殖污水直排河涌,河涌黑臭,环境恶劣,周边的市民都鲜少驻足,往日的“龙须沟”,如今已是水清、岸绿、鱼跃、白鹭飞翔。

  白海面,就是流溪河变迁的缩影。而变迁的源头,还要从2017年说起。当时,广州正处于水污染防治的极端困难时期,被国家列入水环境达标滞后地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流溪河可谓是全市治水工作的重中之重。同年1月,林永亮等41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全面加强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的议案》(第1号),全面剿灭黑臭水体,维护好流溪河的水生态环境,成为所有人的愿景和心声。大会对1号议案专门作出决议,获得全体代表高票通过。从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的历史和实践看,由人代会对代表联名提出的议案直接作出决议的做法极为少见。由于市人代会会期短、代表议案列入大会议程法定程序较多等原因,往往代表提出的议案就延后到闭会期间再审议。

  为扩大代表议案的影响力,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先行破题探索。从2011年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始,市人大常委会就组织和协助不同领域和行业的代表提出议案,提交人代会审议并作出决议,直接交由政府执行,着力推动解决广州经济社会发展中若干领域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

  出实招:

  密织人大监督网,构建治水大格局

  在市人大常委会监督1号议案决议落实的契机下,2017年,广州在全省率先推出“广州河长APP”,并专门设立了人大监督模块,覆盖全市1300多条河流(涌),每位市人大代表都可以实时“掌上”监督治水情况。代表们“走出去”开展实地调研,从洗涤、餐饮、养殖场,到农家乐、砂场、工厂……他们热烈讨论,寻求对策。

  三年多来,以监督1号议案决议贯彻落实为主线,以督促做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等反馈意见整改落实为导向,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扎实推进省市镇(街)各层级及跨市域人大联动监督,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决定5项,开展专题监督14项,组织视察、调研活动240多次,发现并推动协调解决问题290多项,推动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

  “首先得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行动迅速统一到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实施河长制的部署上来”。上任流溪河市级河长伊始,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建华就召开了流域全面落实河长制动员大会,统一各级河长特别是镇街、村居河长思想,明确河长责任,并对落实好既定工作作出了部署。动员会上,面对在座两百多位河长,他深情地说,“广州因水而立,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水好,广州才好。流溪河是广州的母亲河,我们这一代人把河涌污染了,我们应该把它治理好,留给子孙后代、留给广州一片碧水青山,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责任铸就使命担当。在广州市委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将推动1号议案贯彻落实与协助市人大常委会市级河长履职有效结合起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建华、党组书记石奇珠、副主任唐航浩、副主任于绍文认真履行流溪河、沙河涌、乌涌等市级河(湖)长职责。陈建华担任起流溪河流域河长、市级河长,推动治水监督工作,石奇珠认真落实市委部署推动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唐航浩作为督办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推动监督工作落细落实,各位副主任分别对口联系各区治水工作并率队开展督办。

  三年多来,市人大常委会聚焦治水难点、重点,一手抓制度建设,充分发挥立法主导作用,推动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水环境,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手抓监督工作,综合采取多种监督方式,着力在日常监督、重点监督上求创新、出实效。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国率先开展《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立法,率先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全面实施污泥干化焚烧处理处置的决定》,为国内城市破解污泥处理处置困境贡献“广州经验”;在副省级城市率先出台了支持和促进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制定出台了供水用水条例、湿地保护规定,启动排水管理条例立法工作并列入2020年提案项目。市人大常委会注重创新监督机制,推进监督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精准化、信息化,不断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体系,逐步实现人大监督全领域、全地域、全天候覆盖,打通了治水的“神经末梢”,有效提升了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现代化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广州持续深化市、区人大常委会联动,充分调动各级人大代表的积极性。静静流淌的流溪河旁,随时都有一双双锐利的眼睛在观察水质。2018年,从化区吕田镇人大组织了“寻找III类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代表们主动就近巡查治理河段的排污情况,发现污染源即刻上报。2017年-2019年,各区开展专项监督185次,组织开展视察、调研活动1197次,纳入市区挂钩督办的18条(段)黑臭河涌均已达到考核要求。三年多来,市、区人大代表8824人次参与对治水工作的视察、调研、暗访活动,其中通过“广州河长APP”和“广州治水投诉”微信公众号人大代表监督模块开展巡河监督712 次,上报问题217宗,为促进治水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成绩单:

  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碧水保卫战成效显著

  不同层面的资源整合和力量凝聚,流溪河治水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2020年4月,流溪河温泉镇以上925平方公里流域范围基本达到II类及以上水质,流域水质实现标志性改善,全流域劣V类一级支流数量由46条减少为13条,89条一级支流氨氮污染物排放总量由27145千克/日降至3572千克/日,在鸦岗断面污染物来源中占比由72%降至40.4%。

  不只是流溪河,广州治水攻坚战也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阶段性成绩单。截至今年4月,广州上报国家监管平台的147条黑臭河涌全部达到考核要求,13个地表水水质上级考核断面中,12个断面水质已达到年度考核要求。沙河涌、乌涌基本实现“长制久清”并保持稳定,成为广州黑臭河涌治理成效显著的范例。白云区获评全国10个“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的县(市、区)之一,广州获评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获得2018年度省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考核优秀等次,黑臭河涌治理在2019年市统计局“建设花城成效显著工作”民调中排名第一。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广州全面落实河(湖)长制,逐步完善水治理体系,推进水治理体系现代化带来的改变,广州形成了“河长领治、上下同治、部门联治、水路共治、全民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治水新格局。从九大流域河长到河道警长、民间河长、企业河长,各级河长通过巡河发现问题 129013宗,已办结126681宗,办结率98.67%。通过推行网格化治水,广州依托全市19660个标准基础网格,形成以流域为体系、以网格为单元,全覆盖、无盲区的治水网络体系。

  在不断摸索中,广州逐步形成“控、截、清、补、管”的5字治水方针和一体系、二网格、三源、四洗、五清的“12345路线”的治水思路,不断提升水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三年多来,通过洗楼摸查出污染源21万余个,洗管1万多公里,洗井36万多个,清理河道垃圾6万吨,清理入河排污口2000多个,强力拆除河涌管理范围内违建1038万平方米,仅2019年就完成清理整治“散乱污”场所39179个,任务完成率256%,全省力度最大。率先在全国推行APP信息化治水,实现“互联网+”智慧治水。

  除此之外,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也为广州治水打下坚实基础。三年来,全市新(扩)建污水处理厂25座,合计新增处理能力237.05万吨/日,建成城镇污水管网10191公里,相当于过去6年(2011-2016年)的5倍多;通过截污纳管完成102个城中村污水治理,2020年将完成剩余39个村治理任务;完成1112个行政村农村污水治理任务,在全省率先实现污水治理行政村全覆盖,今年底将基本实现自然村雨污分流、处理设施全覆盖;北部水厂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北江引水工程去年10月已经动工,完成8.95万户供水设施改造和53个城中村改水主体工程,完成119公里碧道建设试点项目,2022年底将建成碧道1000公里以上,形成“千里长卷,最美广州”。

 

(责任编辑:杨秀峰)

精彩图片